一边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边是产业“人才荒”,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如何衔接?黎明职业大学给出了一个创新的答案。该校积极探索,把学校建在工业园,把专业设在产业链,把课堂开在生产线,将学生培养融在岗位中,通过建设洛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在洛江区科技局、人社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泉州万安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该中心在原有洛江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基础上改造提升而成,以黎大为主导、洛江为节点、园区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具有实践教学、真实生产、产品中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多项功能。学校专门成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工作专班”),紧紧围绕洛江区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坚持“政行企校研”多方联动,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育训并举,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让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学堂通园区
教学与企业靠得更近
检查建筑物的轴线以及交点情况,确认建筑物各部件正确位置……日前,记者走进洛江区医院工地,看到企业导师正指导学生运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进行建筑物的放样点位核查。在工作专班的牵线下,学校与泉州万安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在中心设立岗位实习示范点,聘用该公司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在相关工地进行生产实践。
“把课堂搬到建设工地,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真场景中开展生产性实践,让学生真操实练掌握真本领,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空间与工作场所割裂脱节的问题,还有利于高素质建筑工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该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金选介绍道。该学院积极发挥教育部现代建筑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教育部土木建筑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福建省职业教育建筑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平台辐射作用,与十多家洛江区建筑业企业合作,共育共培建筑类人才。
“中心积极发挥‘校中厂’优势,把课堂开在车间里,将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真实感受企业的文化、生产,教师能够参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为教师实践锻炼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工作专班组长林长远表示。在洛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心汇聚“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科研”等多方资源,以打造一流的服务产业特色鲜明的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为目标,首期选择建筑业、鞋服业、新材料、机械装备等4个领域,以建设校企全要素融合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进行破题,探索破解“产教脱节”问题的路径,促进教育提质,产业与专业的对接、园区与课堂的融合,有效推动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校企共发力
科研与市场结合更密
校企合作需要“两头甜”,摸清企业需求很关键。黎明职业大学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与福建泉州金达莱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2个科研平台,便是精准找到了校企双方的契合点,双方合作研发服饰用贴合胶膜,推广无缝贴合技术。“我们共建胶膜研发实验室,主要开展TPU热熔胶膜研究,目前已开发了低中高温多款胶膜,并在企业生产进行实际应用。参与此项目研究的学生在8月的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职教赛道金奖。”该学院服装创意与设计专业主任原竞杰介绍,同时,双方还一起联合培养掌握热熔胶膜无缝贴合技术的现场工程师,在刚刚结束的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以该项技术参赛,获得银奖。
据了解,洛江经济开发区内有578家企业,培育形成了机械装备、卫生用品、纺织鞋服、工艺制品、建筑建材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下一步,学校将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的机制,深化与洛江科技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合作,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激励教师主动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中试转化、工程装备更新、生产制作工艺改进和应用场景迭代升级等企业紧缺技术支持需求,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育训同步走
教育和城市融合更深
“产城融合”,需要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和吸引力。黎明职业大学始终坚持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条腿”走路。近两年,学校面向洛江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提升、创业培训等社会培训,累计举办54期,培训5200多人次;面向城乡劳动者开展7期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无人机驾驶员鉴定考试,累计186人次获得高级工证书,得到了政府、企业的认可和企业员工的好评。
未来,中心将围绕洛江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紧贴产业趋势,精准设计特色培训项目,不断优化培训课程和师资配备,强化培训资源库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洛江区做强县域经济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因“产”施教,需要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学校主动对接泉州“8+4”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新型工业化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建立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探索“产教科人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学校在洛江建设新校区,当然要更高质量服务好洛江区新型工业化。”黎明职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云龙说,“学校将以建设洛江新校区为契机,下沉服务对象,深入洛江区乡镇及企业一线,一体化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城市发展共荣共生,努力将洛江校区打造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市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